【潮州音樂淺談】

目錄 首頁

講者:周英豪
地點:元朗潮州同鄉會
日期:2017年3月23日

簡介

  • 潮州音樂

    • 潮州文化是傳統中國文化的縮影;潮州音樂亦一樣。
    • 其源头可追溯到唐宋之际,繼承了傳統中樂的特色和內涵。
    • 是構成傳統中樂的重要部分。

  • 認識潮州音樂?

    • 大多香港人對潮州音樂的認識就是那一句口頭禪"自己顧自已",而這句話也成了廣府人的歇後語,對於潮州音樂的内涵而言,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相反意思!

  • 自己顧自已?

    • 潮州音樂常用樂器中,二弦拉弦時的發音似"几几咕几几",在廣府人耳中聽來像"自己顧自已"的諧音
    • 實際上潮州音樂的合奏最講求默契和諧:

      有主有扶,繚舵相助。
      高低互襯,抑揚頓挫。
      強弱相托,陰陽諳和。
      疏密搭配,如線穿珠。
      節奏有序,不搶不拖。
      各有特色,共同合作。

  • 潮州音乐慨況

    • 潮州音乐古樸優雅,
    • 極具欣賞價值,
    • 有廣大的群眾基礎,普及程度極高,
    • 潮州人公餘交際、聚會的地方稱為"閒間",在潮汕非常普遍,是聊天、滴茶、鋸弦、打牌的場所。
    • 是潮汕地區最受歡迎的文娛活動,
    • 除規模較大屬於國家或地方文化單位辦的潮樂社、潮劇團外,
    • 幾乎每條鄉都有本地自發組織的潮樂社、鑼鼓隊,
    • 是喜慶節日、酬神、巡遊等活動不可缺少的演出節目。

  • 流传區域

    • 有潮州人的地方,幾乎便有潮州音乐,
    • 除粤东潮汕地区外,还广泛流行于粤北客家地区、闽南、广州、上海、台湾、香港、澳门各地及东南亚各国...

起源與發展

  • 潮州音樂與潮劇

    • 潮州音樂一直依附在潮劇,共生共榮。

  • 潮劇的歷史

    • 潮劇源自南戲。
    • 隨著宋朝政權、士大夫、望族,老百姓大舉南遷 至江浙、福建和粤東一帶, 帶來了各種各樣的中原文化和藝術,
    • 其中北方的戲曲衍生了南戲,又發展出泉潮腔特色的戲曲品種。
    • 南戲的演繹細膩,唱腔優美,伴奏樂曲悅耳,引人入勝。
    • 潮州音樂依附在潮劇的環境中,得以承傳及發展。

  • 潮曲的發展及機遇

    • 潮劇又受外江戲及漢劇的影響, 興盛於明清, 從而又豐富了潮州音樂曲目的內容。
    • 南宋未年,元軍攻破臨安,朝廷向南流亡,政權至福建及粤東一帶潰敗。
    • 皇朝瓦解,大批宫員留落當地,包括為數不少的宫廷樂工。
    • 其中就有樂工吴丙落户在潮陽的記載,
    • 至今潮陽最負盛名就是笛套音樂,
    • 樂曲"喜樂登樓"是代表的曲目,恢弘大道,具有明顯宫廷禮典樂的風格!

潮州音乐與傳统中樂

  • 潮州音乐具唐宋餘韻,
  • 保存了最豐富的中國傳統樂曲古本, 承襲了完整的演奏體系及形態,
  • 又經過長時間的本土承傳,發展出具有潮州特色的演奏方式!
  • 無庸置疑的華夏正音,
  • 是研究中國古樂不可或缺的"活化石"。

樂器種類

  • 拉弦樂器:

    • 二弦、椰胡(冇[pa]弦)、低胡(大冇[pa])、二胡、
    • 大提琴、阮……等

  • 彈撥樂器:

    • 琵琶、阮咸、古箏、
    • 月琴、梅花琴、三弦、揚琴……等

  • 吹管樂器:

    • 笛子、洞簫、笙、
    • 嗩吶、海螺……等

  • 敲擊樂器:

    • 主導樂器:大鼓、中鼓、小鼓、木魚、拍板……
    • 主音樂器:斗鑼、曲鑼、大鈸
    • 混音樂器:深波、蘇鑼、亢鑼、海螺殼、九仔鑼、銅鈐....
    • 打板樂器:小鈸、欽仔、月鑼....
    • 各種敲擊樂有嚴格的定音要求,如斗鑼音高為so音,大鈸、小鈸為re,鈸仔為do,深波為so或re...

  • 潮樂三寶:

    • 二弦、冇弦(椰胡)、楊琴
    • 人常叫個潮州三寶,是乜個?

演奏形式

  • 樂曲種類:

    • 潮州音樂的其中一的特點就是包容,
    • 除原來在潮汕地區一直流傳和演變的樂曲外,
    • 也吸收了其它地方傳入的音樂,
    • 其中有就包括外江音樂(又稱漢調)、粵曲,
    • 使得潮州音樂被堪稱為傳統中樂最豐富的樂種!

  • 領奏:

    • 領奏是中國傳統音樂的特色,
    • 在合奏中發揮主導的作用,
    • 就如西方音樂的指揮一樣,
    • 一般以其中的一件樂器為領奏,主導演奏,
    • 領奏樂器在不同的演奏方式,有所不同,
    • 引領其它的樂器協同演繹,達致和諧的協同效果。

  • 演繹:

    • 水平高的樂師心領神會,
    • 無須樂譜,
    • 更無前奏聲明曲目內容,
    • 合奏靠默契,無縫偶合。
    • 先是巡板,打板起始,
    • 領奏樂師先奏用出首句音曲音後,其他人馬上跟隨,
    • 演奏中轉板、轉調,亦由領奏隨意發揮。

  • 弦詩:

    • 潮州音樂之母,
    • 几乎可包含所有不同樂器,
    • 傳統上每種樂器只有一件,
    • 可稱為"八仙過海,盡顯神通",
    • 衍生出其它不同的演奏方式,
    • 大多以二弦領奏。
    • 寒鴉戲水(重六調)

  • 弦詩細樂:

    • 是弦詩的簡易演奏方式,
    • 一般以古箏領奏,
    • 配備椰胡(冇弦)、洞蕭等低沉的樂器伴奏,
    • 對樂師的表演技巧有極高要求。
    • 粉紅蓮(重六調)

  • 古箏樂:

    • 以獨奏為主,
    • 有時亦如細樂般由其它的低沉樂器伴奏,
    • 古箏曲經上代几位潮樂大師的改編之後,是簡約版的潮州音樂,
    • 節奏明快,主旋律突出,
    • 容易被人接受,是欣賞潮樂最佳的入門選擇!
    • 潮州箏為南箏的代表,
    • 潮州箏曲為其它族群的人最為熟悉的潮州音樂。
    • 月兒高(重六調)
    • 出水蓮(重六調)
    • 一點金(輕六調)

  • 笛套樂:

    • 以小鑼鼓為主導,
    • 笛子領奏。
    • 燈樓(59:20~)

  • 大鑼鼓:

    • 被譽為"東方交響樂",
    • 氣勢磅礡,震憾人心,
    • 樂器在各種演奏方式中最齊備,
    • 以鼓為主導,稱作"司鼓",
    • 嗩吶為輔,領奏其它樂器演奏!

  • 小鑼鼓:

    • 以小鼓、木魚、拍板...為主導
    • 嗩吶為輔,領奏其它樂器演奏!
    • 一般不備斗鑼。
    • 畫眉跳架(重六調)(1:30~)

  • 吹打樂:

    • 嗩吶、笛子領奏其它樂器演奏!
    • 剪剪花(反线),粉蝶採花(轻六),巴山调(轻六)
    • 粉蝶採花(轻六)

  • 廟堂音樂:

    • 木魚、拍板...為主導、
    • 一般以嗩吶為輔,領奏其它樂器演奏!
    • 普天同樂(轻六)

  • 戲曲樂:

    • 綜合上述各種的演奏方式,
    • 根據戲曲效果的需要演繹。
    • 鑼鼓組在戲台的正手畔(右邊)。
    • 弦樂組在戲台的倒手畔(左邊)。
    • 潮劇-蘇六娘(47:50~)
    • 潮劇-陈三五娘(10:56~)

樂譜

  • 基本譜:

    • 潮州音樂傳統上用基本譜,只標注基本音(骨干音)、節奏和曲調,
    • 相對"詳訂譜"包含音位、次序等詳細標注;基本譜"留白"的特質,允許演奏者有較大的創造空間,
    • 實際演奏時需要作適當的添花與潤飾,
    • 常用的樂譜有以下介紹的幾種形式:

  • 簡譜:

      • 5
        .
      • 6
        .
      • 7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應用七聲音階,
    • 現時主流的樂譜形式,
    • 最基本的簡譜標注有:曲名、板數、節奏和曲調。

  • 工尺譜:

      • 合5
        .
      • 士6
        .
      • (乙)7
        .
      • 上1
        .
      • 尺2
        .
      • 工3
        .
      • 凡#4
        .
      • 六5
        .
      • 五6
        .
      • 乙7
        .
    • 應用七聲音階,
    • 主要應用於弦詩樂、漢樂和外江音樂,
    • 逐漸被簡譜取代。

  • 二四譜:

      • 二5
        .
      • 三6
        .
      • S7
        .
      • 四1
        .
      • 五2
        .
      • 六3
        .
      • S4
        .
      • 七5
        .
      • 八6
        .
    • 潮州音樂一直使用的傳統記譜方式,
    • 以潮州話的讀音記音,
    • 二、四兩音在各種曲調中始終不變,
    • 保存著五聲音階的古譜痕跡,
    • 潮州音樂各種曲調源自二四譜,
    • 主要應用於弦詩樂、古箏樂和劇曲音樂,
    • 逐漸被簡譜取代。

  • 鑼鼓字譜:

    • 壯zang3:大鑼、大鈸、蘇鑼(或深波、欽仔)亢鑼齊敲
    • 晴zên5:大鑼、大鈸齊敲
    • 查cê5:大鈸單音
    • 喬kiao5:大鑼單音
    • 青cên1:小鈸、亢鑼(或九仔鑼)齊敲
    • 匡、圈kuang1:蘇鑼單敲
    • 冲、匆cong1:深波單敲
    • 村ceng1、勤keng5:大鈸或小鈸輕敲 、蘇鑼擊打鑼邊
    • 倉、※ceng1(cang1):蘇鑼、大鈸 、亢鑼或深波、大鈸、欽仔、亢鑼齊敲
    • 充cong1:小鈸、欽仔、亢鑼齊敲
    • 丁dêng1:九仔鑼單敲
    • 乙êg4:休止
    • 仄zêh4:大鈸 (或)小鈸、大鑼、深波敲後按住發出悶音
    • 告gao3:界頭用字。槌擊鼓沿或木板單敲
    • 咮、主zu2:界頭用字。咮為雙槌擊鼓心發出悶音,主為右槌擊鼓心發出悶音或左槌按於鼓心,右槌擊於左槌上面發出悶音
    • 咚、冬dong1:槌擊打鼓心發出之聲
    • 弄long6:雙槌擊鼓心或左槌作倚音,右槌主音
    • 多zoi7: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快速鼓音
    • 珍、達diang1:擊打鼓靠邊沿發出之聲
    • 乓bong5:右槌或雙槌擊打鼓靠近邊沿之聲
    • 哲diag4:小木魚或哲鼓之聲
    • 嘟du1:雙槌由弱至強或強至弱的密擊
    • K:吊鈸之聲

  • 其它:

    • 潮劇樂譜。

板數、節奏和曲調

  • 板數:

    • 潮州音樂的板數可根據樂曲演奏情況修訂,並非成不變;
    • 唯潮樂大套要求結構嚴謹,除節奏包含頭板、拷拍和三板三個部分外,每部分的板數固定為六十八板。

  • 節奏:

    • "頭板"相等於4/4拍
    • "二板"相等於2/4拍
    • "拷拍"節奏與三板類似,濃縮每板為一個拍子,多以後半拍起句
    • "三板"相等於1/4拍,濃縮每板為一個拍子,稱為"有板有眼"

  • 曲調:

    • 潮州音樂有四大曲調如下:
    • 輕六調(輕三六調)
    • 重六調(重三六調)
    • 活五調(活三五調)
    • 反線調

  • 輕六調(輕三六調):

      • 二5
        .
      • 輕三6
        .
      • S7
        .
      • 四1
        .
      • 五2
        .
      • 輕六3
        .
      • S4
        .
      • 七5
        .
      • 八6
        .
      • 5
        .
        、
        .
        6
        .
        、
        .
        1
        .
        、
        .
        2
        .
        、
        .
        3
        .
        為骨幹音,
        .
      • 7
        .
        、
        .
        4
        .
        為偏音作為裝飾或過渡出現,
        .
    • 輕六調是潮樂中最基礎的樂調,
    • 輕六調表現明亮、輕快、跳躍、闊廣、抒展的情緒。

  • 重六調(重三六調):

      • 二5
        .
      • S6
        .
      • 重三7
        .
      • 四1
        .
      • 五2
        .
      • S3
        .
      • 重六4
        .
      • 七5
        .
      • 八6
        .
      • 5
        .
        、
        .
        7
        .
        、
        .
        1
        .
        、
        .
        2
        .
        、
        .
        4
        .
        簡譜中顯示為骨幹音,
        .
      • 重三略低於
        .
        7
        .
        ,實際為
        .
        6
        .
        升高半音以上,但不到全音的變化,
        .
      • 重六略高於
        .
        4
        .
      • 6
        .
        、
        .
        3
        .
        為偏音作為裝飾或過渡出現,
        .
    • 重六調表現端正嚴肅、有時略帶悲傷的情緒。

  • 活五調(活三五調):

      • 二5
        .
      • S6
        .
      • 活三7
        .
      • 四1
        .
      • 活五2
        .
      • 重六4
        .
      • 七5
        .
      • 八6
        .
    • 是潮州音樂最具特色的樂調之一,
    • 各個音都經過加工潤飾、揉按軟弱處理,
    • 以重六調為基礎,重點把三音、五音改為活三、活五的演奏法,
    • 活五音略高於2,使音在顫動中處於不穩定的游離偏高狀態,
    • 活三音高介乎輕三和重三之間滑動,使音在顫動中處於不穩定的游離偏高狀態,
    • 活五調表現淒慘、悲怨、哀愁的情緒,潮州人稱為悲調,是名乎其實的"哀樂"。

  • 反線調:

    • "反線"是把弦線的音高觀念反轉過來的意思,
    • 反線調表現詼諧、幽默、哀愁的情緒,潮州人笑稱為反沙調,常用於潮劇中丑角的唱腔,又以嗩吶演奏居多。

  • 輕三重六調:

    • 是輕三調和重六調的混合調,
    • 輕三重六調表現活潑、幽默、風趣的情緒,與反線調有共通之處。

著名樂曲、樂人

  • 潮州音樂十大套: 《昭君怨》、《寒鴉戲水》、《小桃紅》、《平沙落雁》、《鳳求凰》、《月兒高》、《玉連環》、《黃鸝詞》、《大八板》、《錦上添花》
  • 楊廣泉、林毛根、王安明、王培瑜、黃壯茂、黃壯龍、楊秀明、郭粦書、徐偉進、陳佐輝、蔡銳輝、陳安華

潮州音樂現況

  • 傳統中樂備受現代音樂和媒體沖擊,潮州音樂亦是。
  • 幸好潮汕人普遍對傳統有一份執著,
  • 加上近年潮汕地區漸趨富裕,地方政府和各鄉鎮都能運用資源,推廣潮州文化。
  • 參與的主要是退休人士、長者居多,年輕人亦不算少,情況還屬樂觀。
  • 潮州音樂在香港屬於瀕危的情況,出現嚴重斷層,較年輕的樂師大都已50、60年歲,情況不容樂觀!

啟示與內涵

  • 現代音樂主流是西方音樂的體系, 無庸置疑具有明顯的系統性丶完備性和嚴謹性,為普及、學習、演繹、創作帶來極大推動基礎,又發展出具商業價值的產業,可以持續發展;
  • 潮州音樂沿襲傳統中樂,學習主要通過家傳、師徒傳授、模仿、背誦、 憑著機遇、天賦、經驗積累學習成為樂者,
  • 兩者殊途,境界不一。
  • 一種古老的樂曲流傳至今,一定有其價值,留下給后人探索。
  • 我們欣賞之餘,發古思幽情,趣味盎然。

參考

  • 潮汕傳統弦詩500首,編著:王培瑜、陳纖、余亦文
  • 潮州弦詩全集,編著:陳天國、蘇妙箏、陳宏
  • 潮州樂曲300首,編著:蔡樹航
  • 汕頭大學圖書館-潮汕特藏網
    http://3w.lib.stu.edu.cn/
  • 港台四台《樂在神州:潮州音樂》主持人:吳俊凱
    中國的七聲音階
  • 港台四台《樂在神州:潮州音樂》主持人:吳俊凱
    潮樂調式
  • 港台四台《樂在神州:潮州音樂》主持人:吳俊凱
    潮樂曲式結構
  • 港台四台《樂在神州:潮州音樂》主持人:吳俊凱
    潮樂的板式和變奏

鳴謝

  • 香港潮商互助社有限公司:
    香港上環干諾道西70-72號金佑商業大廈2字樓
    電話:+852 2547 9586/
    電話:+852 2547 9584
    傳真:+852 2857 2827
    網址:連結
    電郵:連結
  • 蔡發展老師
  • 劉福光老師
  • 薛奉筠小姐
潮州古箏曲《蝶恋花》
弦詩樂的俗稱
老藥桔、老香黃、黃皮豉
  • 宮
    1
    do
  • 商
    2
    re
  • 角
    3
    mi
  • 徵
    5
    so
  • 羽
    6
    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