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與毓詠不意地聊起,她告知手上有一批朋友捐出潮劇和潮樂內容的舊時黑膠碟,思量如何保存?或許就簡單地找一個合適的地方收藏和展示?當時我建議可活化內容,製成網頁。
這並不是信囗開河,倒是有感而發的想法!就在2018年維園舉行的盂蘭文化節中,譚迪遜借出了他珍藏的陳楚蕙潮劇黑膠碟,作為展品之一。很不幸,黑膠碟置於密封的透明盒中,竟然在陽光下受不了高溫的煎熬變型了,很可能亦作廢了,十分可惜。之前也有潮樂師父問我如何轉換黑膠碟的音訊在手機上也可播放。遂萌生了解結存放和播放窘局的想法!
黑膠碟的物理特性就是那怕如何小心保存,也會隨著時間而老化腐朽;而且播放亦須用流聲機,這樣的器材以後亦可能不復存在。更值得思考是保存在碟上的音頻和文化訊息比實物更重要及更有意義,儲存於網頁中肯定是不錯的選項,除了活化了訊息內容外,保存更易,而且也便於播放和分享。
近年不知何故,有不少人追捧黑膠碟,令流聲機播放器材復活,而且更具備轉化成數碼音頻的功能,籌備製作綱頁的構思變得可行。在採購了這關鍵器材後,又購進了大尺寸的掃描儀,活化的工作就隨即展開。
目前已製作了主目錄、潮樂和潮劇等幾個樣板網頁,覺得達到預期的效果!手上尚有十多張唱片,有待整理和製作。唯感到工作量頗大,個人的時間及精力也有限,遂決定邀請會友助力提升效率,成立"活化黑膠碟"的工作群組,群策群力加速完成這項頗爲繁瑣的工程項目。
周英豪
癸卯年春
李毓詠;周英豪;方健恩;劉蕙茵;馬淑貞
黑膠碟面世已超過一百年,一直以來是主要的音頻儲存媒體,風行一時。自從80年代以來出現了便攜式的音樂播放器及後續的網上串流播放方式,黑膠碟漸漸淡出了主流,幾被淘汰。
然而由於黑膠碟長期的存在,卻保存了不少經典兼美妙的原音樂曲,當然也包括早期錄制的潮劇和潮州音樂,這是較年長的潮州人集體回憶的一部份!
黑膠碟保存不易,隨著歲月而腐朽,最終會失去鐫刻的訊息。提取黑膠碟的訊息製作成網頁,可說是一種文化保育的措施,是一項頗艱巨又有意義的工程,令封麈待朽的黑膠碟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下去。
網頁標示可加入主畫面,方便您下次瀏覽!
請參照不同裝置、操作系統及瀏覽器的設置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