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二弦 揚琴 椰胡 潮州二胡 小三弦
橫笛、洞簫 潮州嗩呐 作者自述 基礎樂理

《潮州音樂的樂器始源及變化》

潮州音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潮汕地區先民文化發展史中的一環。秦始皇統一中國,發兵百粵,開發嶺南地區,隨後伴隨著中原士族南遷,遂將音樂文化逐漸帶入潮汕。又吸收了當地土著音樂,互相融合,形成一文化深厚及品格優美的地方樂種。又經歷代樂師改進,形成潮樂特有所奏法,有輕三六、重三六、活三五、輕三重六、反線等調式。

  • 輕三六:表現輕鬆愉快。
  • 重三六:善于表現深情激烈。
  • 活三五:善于哀怨。
  • 輕三重六:表現幽悶、思戀。
  • 反線:逸暢諧趣。

潮州音樂的各種樂器以F調為主,每種樂器有其獨特的構造和演奏技巧,饒有趣味。作者藉此分享一下多年來演奏潮樂的心得。

介紹 二弦 揚琴 椰胡 潮州二胡 小三弦
橫笛、洞簫 潮州嗩呐 作者自述 基礎樂理

《二弦》

二弦是潮樂領奏的樂器,俗稱頭弦,是一件具有濃郁潮州色彩特性的樂器。

據說是從外江戲(漢劇)的頭弦演變而成。為了區分是潮劇的樂器,故稱二弦。實際上兩者也有些不同的地方,頭弦短而小,定音"四工";二弦比較長大,定音"合上"。

主要遷就潮劇童伶*的音階,所以二弦的音高而尖。

*新中國成立前,潮劇戲班實行童伶制。

介紹 二弦 揚琴 椰胡 潮州二胡
小三弦 橫笛、洞簫 潮州嗩呐 作者自述 基礎樂理

《揚琴》

揚琴,古稱洋琴,據說是從西域傳入。潮州方言中"洋"與"遙"近音,故也俗稱遙琴,取其快活逍遙之意。

在上世紀2O年代傳入潮汕,代替秦琴在潮樂中之位置。初期細小而簡單,只有二格7梯,現己用北京4O2高級琴。

揚琴在潮樂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各種樂器均圍繞著它來演奏,可見一斑。琴手之好劣對樂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要求平穩而不搶繚。其它樂器在它的帶動下,優美的樂曲也從而產生。

介紹 二弦 揚琴 椰胡 潮州二胡 小三弦
橫笛、洞簫 潮州嗩呐 作者自述 基礎樂理

《椰胡》

低音的椰胡,又稱冇弦(奅弦),何時加入潮樂?不詳。只是潮汕地區並沒有椰子樹,想是番客從南洋帶回來。

它的低音,正好和睦二弦的高音和揚琴的堅音,就如甘草之和百味。

椰胡易學難精,尤其是奏活五調,更加艱難。

介紹 二弦 揚琴 椰胡 潮州二胡 小三弦
橫笛、洞簫 潮州嗩呐 作者自述 基礎樂理

《潮州二胡》

二胡之傳入潮州是在上世紀3O年代,初期是竹筒加蛇皮,漸變成以紫檀木製造而成。

為因聲浪較響,所以要夾腿演奏,控制聲浪以遷就合奏。潮州二胡,演奏時不單雙手,還要雙腿配合。

奏活五調時,哀怨、悲傷,是其特式。

介紹 二弦 揚琴 椰胡 潮州二胡 小三弦
橫笛、洞簫 潮州嗩呐 作者自述 基礎樂理

《小三弦》

潮州特有之小三弦,估計是從大、中三弦演變而成。

演奏小三弦的老師傅,大多從小學起,每晚手腕要彎曲成鵝頭狀。

彈三條線位置在彈指之間,聲音鏗鏘有力。在催奏時,就如雨落屋檐般,速綿不斷。

老一輩話說:「千日琵琶百日箏;半世三弦學唔成」,可見難度之高。

介紹 二弦 揚琴 椰胡 潮州二胡 小三弦
橫笛、洞簫 潮州嗩呐 作者自述 基礎樂理

《橫笛、洞簫》

潮樂特有的笛子,又名小品,又稱曲笛,是"和"潮曲產生的。音幼而尖,大小只有尾指般大。

大笛和洞簫與粵樂器無分別、只是上二F調。

介紹 二弦 揚琴 椰胡 潮州二胡 小三弦
橫笛、洞簫 潮州嗩呐 作者自述 基礎樂理

《潮州嗩呐》

嗩呐分大、小,大嗩吶俗稱大啲咑,行內稱大吹;小嗩呐俗稱吹仔。

大吹音沉而厚,奏法千變萬化。

潮州大鑼鼓主吹領奏,用上氣吹奏,音亮而雄壯動聽,可用于喜慶樂如扮仙等,和曲;弦詩用中氣,產生共鳴,尤其和反線調或活五調更加精彩;廟堂樂用下氣,柔順宛轉,動人心魄,我聽一位老師說他可以吹得令天感動落淚,嘆為觀止。

吹仔,音亮而尖,活潑生動,如鳥之鳴叫是它的特色。

另一種特大吹較長和粗,用蘆葦做吹咀,現潮樂已很少人玩。陸豐縣就多人用,尤其甲子鎮人材輩出,是當地特有的技藝。多在拜神、喜慶時吹奏。

介紹 二弦 揚琴 椰胡 潮州二胡 小三弦
橫笛、洞簫 潮州嗩呐 作者自述 基礎樂理

《作者自述》

作者蔡發展,「香港潮商互助社」音樂部副部長,出生於潮樂之鄉廣東省─澄海縣。

自細喜歡音樂,13歲過番遠赴星馬尋親。幸當地同鄉會林立,很多老藝人每晚一起鋸弦。看我是唐山仔,又喜愛音樂,便教導大鑼鼓、潮樂等。

算算下來,接觸了潮州文化已超過60年。友人說我是潮樂發燒友,我自認發高燒。現退休多年,心願是將潮州文化傳承下去,以圓多年之夢!

載於己亥年秋

介紹 二弦 揚琴 椰胡 潮州二胡 小三弦
橫笛、洞簫 潮州嗩呐 作者自述 基礎樂理

《基礎樂理》

潮州弦詩樂,曲目繁多,內容豐富多彩,分為“輕三六”、“重三六”、“活三五”、“輕三重六”、“反線”等各類調式。

潮州弦詩諸調名來源於潮樂古譜 “二四譜”。二四譜用二三四五六七八作音階唱名,用潮州方言唱念,譯成“工尺譜”是合四上尺工六五,譯成“簡譜”是

  • 潮州方言唱念:
  • 簡譜二四譜讀音 5ri6 6san1 1si3 2ngou6 3lag8 5cig4 6boih4

二四譜中 “三、六”各代表兩個音,“三”代表工尺譜的 “四、乙”(即簡譜的 ),“六” 代表工尺譜的 “工、凡” (即簡譜的 ),因此,“三、六” 輕唱為工尺譜的“四、工”( ),重唱為工尺譜的“乙、凡”(即簡譜的 )。“三、 五”(即簡譜的 )為活音稱為“活三五”。用二四譜記錄的樂曲必須標明“輕三六”、“重三六”、“活三五”、“輕三重六”、“反線”等調名,方能准確唱奏。

  • 各譜對應音調:
  • 簡譜二四譜工尺譜 5 6輕三 7重三 1 2 3輕六 4重六 5 6
  • 5 6 7 1 2 3 4 5 6

弦詩樂各類調式的樂曲,旋法以五聲骨干音為主,雖有六聲、七聲的運用,但實質是“奉五聲”的關係。其音列結構是:

  • 輕三六調以 編織旋律, 是附屬音;
  • 重三六調以 編織旋律, 是附屬音;
  • 活三五調以 編織旋律,樂曲沒有 音, 為附屬音, 兩個音是活音;
  • 輕三重六調以 編織旋律, 是附屬音。

由於奉五聲的關系,音列不同,旋法也自然有別,情緒氣氛、形象刻畫也各有所長。相對而言,輕三六調適合於表現輕松愉快,重三六調適合於表現深情激越,活三五調則適合於表現纏綿悱惻,輕三重六調適合於表現逸暢諧趣,反線則與輕三重六調相若。